作者:七禾页 | 2025.08.20 14:35:40 | 阅读:28 | 报告下载 |
“零租金”席卷全国!
前有深圳统筹10万平米园区载体,为符合要求的企业提供最长2年的免费办公空间,后有上海浦东新区针对创业空间与青年公寓都推出了长达3年的优惠政策。随后包括杭州、苏州、成都、北京等地都陆续推出了2-3年左右的租金减免新政。
再到上个月,广州继续加磅,在深圳的基础上,直接拿出了15万平米的产业空间,试点实施“零租金”,最高减免时间也从深圳的2年基础上,提升到了3年的租金全免。
从这次现象级甚至出圈的政策浪潮背后,能够感受到各地的招商压力。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今天就展开聊聊“零租金”新政究竟能不能帮各地政府招来优质企业
需求减弱已成为当前招商引资压力剧增的首要因素。当前大环境不佳,这一点相信所有人都深有体会。具体而言,市场状况反映出产业经济的疲软,企业普遍倾向于保守经营,导致企业扩张选址的需求显著下降。
第二大关键因素在于招商引资模式的崩溃。去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落地并实施,有力推动了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促进了全国范围内招商引资领域的公平竞争,严禁税返政策的恶性内卷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地方财政日益紧张,财政支出不断收紧,基金、返税、补贴等政府招商引资的“杀手锏”被严格限制。对此,许多地方顿时陷入迷茫,不知所措,难以找到有效的招商引资新路径。
近年来,产业园区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国进民退”趋势,地方平台公司被推向园区招商工作的一线。在过度依赖政府招商的模式断裂后,这些原本专注于融资建设、甚至缺乏招商部门支撑的平台公司,竟成为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招商引资引资还能干好吗?
不久前,一位在平台公司负责招商的朋友向我诉苦。该公司招商部门是今年新设立的,通过市场化招聘将他纳入团队,并从公司内部调配人员,组建起招商团队。然而,机制体制依旧沿袭国资企业的老一套,团队成员不是关系户就是摆烂户,真正愿意努力从事招商工作的寥寥无几。他抱怨道,可能刚批评完员工,让他提交转岗申请,转眼间可能就是我自己因为我左脚先进公司被炒鱿鱼了
最后一个关键因素是KPI的持续攀升。尽管大环境不佳,招商团队的专业性尚处于起步阶段,招商模式和能力也亟待提升,但随着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瓦解,产业经济成为地方政府完成“年度指标”的核心板块,导致压力层层传递,最终全部落在了招商部门肩上。诸如“新项目年内全部完成出租”、“集团所有建成项目达到90%出租率”这样的KPI比比皆是,甚至在二线、三线城市中也屡见不鲜。你要知道,当前全国园区领域的空置率居高不下,一线园区的入住率若能稳定在80%,已堪称优质项目。然而,领导层对市场恶劣状况缺乏了解,也不关心实际完成情况,只要求上报的数字看起来光鲜亮丽就行。
市场不振、能力欠缺、绩效却异常得高,压力怎么会不大呢?
既然招商压力这么大,空置率居高不下,平台公司也没有办法快速完成招商,空着也是空着,为什么不能参考过去引外资的“两免三减半”的方式先把企业招进来呢?
这是我对于这个新政落地原因的个人臆断。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他们追求的是产业发展、人口就业等战略目标。通过国有平台公司承担租金收入损失的压力,换取企业培育、产业布局的长期利益,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毕竟,现有的载体也处于空置状态,不如先行招商,待人气聚集后,后续企业的引入也会更为顺利。
既然已经如此考虑,那么关于租金损失对国有平台公司债务压力的影响,我们暂且不提。接下来,探讨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这一轮“零租金”新政所惠及的企业类型及其衡量标准,实际上高度相似。这意味着许多企业仍能沿用过去的“候鸟策略”,频繁迁徙,在免租期结束后迅速撤离,转而另寻他处享受政策优惠。更有甚者,扮演“二房东”角色,免费承租5000平米后,转租3000平米,甚至空壳入驻,将全部面积转租出去,主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充分利用监管漏洞。
之前我也跟某个城市的国有平台公司的朋友聊了这个话题,先把空间用起来这个想法很好,但诸多细节仍待完善。例如,很多企业不会因为租金优惠就让他萌生了“搬家”这个想法,有时候换个环境,搞不好企业都干不下去了。压垮企业的并非租金,大家的想法肯定是要适合我发展,其次才是租金能否有所减免。
你现在推行“零租金”,极有可能依然是当地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申报,随后从A园区迁至B园区,这样租金降低,但空置率仍然保持不变。更糟糕的是,环境变化可能使这家企业难以生存,最终导致努力付诸东流,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不是!营销效果很就很好,很多企业不就来咨询了吗?。
尽管只是一句玩笑话,但“零租金”新政在城市的招商引资品牌营销方面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许多企业虽未深入了解其中的具体细则,却普遍认为这一政策极具吸引力。若面临选址需求,这些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前往该区域进行咨询。这情形与年初“六小龙”事件对杭州的助力如出一辙。
“零租金”新政只是缓解招商压力的手段不是目的,当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与解决,当然这中间有很多宏观的问题也不是我能够指手画脚的,我就从园区的角度提一下我粗浅的想法。
首先就是“零租金”本质上是希望通过减免租金的形式扶持企业发展,但是对于国有平台公司而言,这只是第一步也是最小的一步。所以光靠“零租金”政策想要解决地方招商引资困局,那就有点天方夜谭了。
要真正破解招商难题,首先,对于政府书记来说,具备产业专业度和前瞻性视野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一个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当前,众多城市的产业定位高度同质化,不仅失去了传统优势产业的支撑,亦未能在新兴产业领域实现突破,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
国有平台公司的董事长是将“规划图纸”付诸实践的关键人物,未来这些公司无疑将继续承担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职责。“零租金”策略仅适用于小范围和短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政策和政府的“投喂”。国有平台公司的董事长必须着手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招商团队,从招商体系、机制建设到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专业性,这才是确保在招商引资的长期竞争中稳操胜券的关键所在。
之前我们还建议过某地的国有平台公司,推出“租金换股权”的方式,既能给到企业租金优惠,又能通过换股权的方式与企业之间形成绑定,避免企业享受完政策优惠之后就拍拍屁股跑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倒逼国有平台公司扶持企业发展,你必须要把产业运营服务做到位,从企业发展的三大核心关键要素着手,市场、人才和资金端,都要有为企业铺路的能力。
当然,对于许多地方的国有平台公司而言,由于在产投领域刚刚起步,如何估值、投资风险等因素实际上也限制了他们采用“租金换股权”的模式。然而,围绕企业发展的三大要素,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依然是必须之举。在同步化竞争和政策趋同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的成败往往正是取决于这些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