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招商,究竟该不该做?


作者:七禾页 2024.12.02 10:48:03 阅读:1017 报告下载

随着《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即28号文)以及《公平审查条例》的相继颁布实施,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做法经历了重大变革。随着招商引资趋向于公平竞争,但对于各地政府来说,营商环境、产业基础等关键因素对于招商引资的影响也愈发明显,因此也呈现出产业强则招商强,产业弱则招商弱的困境。


然而,在同等水平的城市间招商竞争、产业链条的龙头企业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需要找到招商的突破策略。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而言,GDP增速、新增投资额等关键指标仍需达成。因此,必须引入新的招商引资项目,吸引更多的“百亿企业”、“战新企业”、“专精特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以投代补的资本招商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资本招商已成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竞争中的“利器”,特别是在28号文和《公平审查条例》颁布之后。另一方面,政府投资的资金能够迅速被企业用于当地,用于购买办公和生产设施以及设备,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回收投资成本,同时也能促进当地GDP增长和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


因此各地政府大幅提升了资本招商的关注度,据不完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引导基金数量超过了2000只,募资规模超过12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24年全国各地在返税政策的影响下,成立了更多的招商基金、招商公司,甚至一些国家级贫困县,都要“砸锅卖铁”凑一个10亿规模的资本招商基金,希望通过资本招商的方式,为当地引入优质企业。


尤其是合肥珠玉在前,许多地方政府认为只要投入巨资进行豪赌,便能成为下一个“赌城”。然而,合肥的成功并非简单的“豪赌”,它并未盲目启动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的项目,也经历过失败。合肥的资本招商经验值得各地政府借鉴,但并非一种通用的发展模式,不能简单地照搬。


经过与行业专家的交流之后,总结了若干建议,期望能对行业发展有所裨益。



虽然如今各地政府都是通过整合平台公司,进行资本招商,但是首先要清楚当地的经济情况、国有平台公司的经济实力,动辄十亿、数十亿的直投,目前各地的地方债来说,一个大项目出现问题,对于当地的平台公司、地方经济都是一个巨大打击,几年都缓不过来。


就像近几年,从生物医药到新能源汽车再到光伏产业,各地政府都是积极推动国有平台公司进行投资,进行资本招商。后续都经历了一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一批企业的艰难求生。这背后都是一个甚至多个平台公司的重磅投资。



首先,无论是2008年合肥投资175亿元于京东方及液晶产业,还是2020年对持续亏损的蔚来汽车进行投资,对于合肥而言,此类资本招商并非一次性的交易,而是主政者在坚定推动资本招商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后,所持之以恒的长期策略。涵盖了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链构建,以及相关的企业服务、营商环境打造等多个领域的长期投后服务的跟进。


当下定决心之后,专业性也是资本招商的必备条件。


他不止是投资领域的专业性,更是产业领域的专业性。很多产投部门负责人、基金管理人都是投资领域的大咖,专业性极强,能发现好项目,但是最后并不能把好项目带回当地,因为他们并不懂产业,并不清楚所在地的资源禀赋以及产业情况。


投资是一方面,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同样会高度关注所在地的营商环境、人才储备、上下游供应链、园区区位、配套设施、大科学装置、应用场景等等各方面的因素,而不是说我作为投资方,闭眼投钱就行,企业并不会只因为你投资而选择来到当地落户,落户也可能因为企业的“水土不服”,后期成长不如预期,最后形成双输的局面。


想要做好资本招商,必须自上而下地进行长期的专业积累。从政府领导者至执行层面,均需对产业有深刻理解、对政策熟悉、对投资精通,构建一个专业化的资本招商团队。这并非是通过临时从其他部门借调人员,或在其他领域短期就任2-3年便能轻易达成的。



近期,各地频繁出现的招商骗局和企业暴雷,其焦点出奇地一致,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各地资本招商的重点也纷纷指向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甚至在类型高度趋同的情况下,各地在资本招商领域也形成了内卷。


然而,负责人对该类产业缺乏专业认知,其次,并非所有地区都具备发展此类产业的条件,最终资本招商一地鸡毛,各地产业也毫无起色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想要做好资本招商首先要清楚所在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周边省市的产业情况,以便于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甚至能够与周边城市形成产业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