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存量时代,国央企如何重获新生?


作者:万山一把锁 2023.04.25 17:29:35 阅读:823 报告下载

2023年4月13日,方升研究总经理余洪波、宝地资产吴淞产城发展中心高级副总裁程骥、盟拓数据产品解决方案总监汤苗倩相聚方升研究直播间,以科创产业下的国企存量资产为出发点,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存量资产盘活新路径。


三位在产业园区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行业大咖,将从存量资产盘活模式创新、科创产业专业运营、数字化管理建设思路的三个维度,向屏幕前的听众们全方位分享国有企业在产业园区资产盘活中的经验和做法,以全面推进存量资产发展为初心,聚焦产业园区的良性发展。


Part.01 

产业运营助推产业发展

科创产业释放存量价值新风向


在如今国家严控增量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存量资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加速园区存量资产盘活,发挥国企投资、民营运营优势,方升研究总经理余洪波以张江药谷和苏州生物医药园为例,深入挖掘存量资产价值,提供土地资源提质增效新思路。


张江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不仅在医学、医药、医疗等领域形成生物健康产业集群,并在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形成完备创新链,以20余年深耕为基石,走出了一条属于张江独有的自主研发路径。


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为发展突破口,打造完备的产业运营体系,深入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前期的张江缺经验、缺钱、缺模式,到1992年聚焦张江之后,无论是在制药,还是器械的细分领域中,张江都做到了一骑绝尘,登上了全国第一的宝座。


张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先有地铁延伸至张江高科,后有全市生物医药学校搬到张江,再加上外资公司的入驻,这无疑为张江的产业运营氛围注入了强大生命力,在不同企业类型孵化器的加持下,形成独一无二的园区氛围和圈层,更是搭建起一条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条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除张江药谷之外,苏州BioBay作为当下大火的生物医药宝地,自2006年正式把生物药业产业定位主导产业起,经过10余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深耕,苏州BioBay在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生物医药创业生态圈。


目前已聚集400余家高科技研发企业,深入创新药物研发、医学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瞄准生物高科技初创公司,以投资孵化为切入点,专注创新创业企业成长,锁定药物开发、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技术三大方向,与张江药谷形成差异化竞争。


苏州BioBay以平台载体建设集聚创新资源为契机,通过高品质基础设施配套,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联动,针对不同企业建立全方位孵化器,并对创新创业企业持续关注,帮助其进行多元化成长,助力园区发展。


Part.02

园区转型联动产业发展

激发国有存量资产盘活新势力


来自宝地资产吴淞产城发展中心高级副总裁程骥,以宝武集团强大背景为依托,通过旗下互联宝地·杨浦园,互联宝地·滨江园等多个存量资产盘活项目为出发点,分享宝地资产在存量资产盘活方面的经验和实践。


宝地资产以产业IP为切入点,不拘泥原有重工业发展历程,围绕科创企业盘活园区资产,深度融合中国宝武IP,依赖集团公司的强大吸引力,引入细分产业链的龙头公司,吸引相应的上下游企业入驻,从而搭建起成熟完备的产业生态链条。


聚焦产业整合、产能调整、业务整合,对中国宝武旗下原先区域的钢厂进行优化升级的同时,对地块存在过的记忆进行保留,以铁红色为色彩主基调,贴近钢铁形象,大量保留原先的钢铁元素。


在园区内的配套上,不仅满足园区人员在居住、生活、娱乐、医疗等方面的诉求,更以强大的后勤为保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在成本上降低企业落地之后的运营成本,还能与中国宝武“一基五元”的产业线生产线相衔接,真正为企业解决东西卖给谁的问题。


开放式的园区环境,大规模的绿地,宽阔的活动广场,让周边居民真正融入到园区当中,实现园区与城市相融合的良好氛围,定期举办的园区活动,不仅激发园区的内在生命力,更增强现在以年轻人为主要办公群体对园区的黏性。


在企业培育上,宝地资产专注孵化新产业、新企业,以区域调整为路径,建筑提升为出发点,地块性质改变为发力点,让产业与后续发展深度融合,带动企业营收,政府税收,通过二次开发建设实现双赢,获得利益最大化。


以存量资产盘活为目标,为区域、政府、园区创收,满足政府和自身的发展诉求,为区域带来良性民生效应,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己任,帮助区域带来更多现金流,以存量资产赋能产业发展,拓展更多盈利增长点。


Part.03

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

建设企业管理新思路


“从风险识别到管理决策,从绩效评估到经营提质,一切都应用数据说话。”


盟拓数据产品解决方案总监、数据资产业务专家汤苗倩,以数字化专业视角,从助力产业园区资产盘活、国企多业态资产管理等方向做了专题分享。于国有企业而言,资产盘活不仅要“活”、要“新”,更要有“质”。


在增加收入和利润的企业经营目标与关注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含金量”的国家要求下,国央企对经营指标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更高,管理者对经营管理决策的数据依据需求更强烈。而在数字化的多元应用中,构建企业智慧大脑是满足以上需求的最优解。


于决策层,智慧大脑为其部署了“N对数字鹰眼”,通过数据中台,可实现经营决策和风控管控指标资产化,为经营决策提供决策依据,提升风险洞察力,防范经营风险。管理层则通过可经营节奏、利润达成和资金安全三大经营监控动脉,实时掌控经营状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确保经营目标达成。


于执行层,智慧大脑则可通过主数据标准化和经营测算在线化,大幅提升工作效能。在智慧大脑的助力下,企业可实现决策有依据、管理降风险、目标促达成,继而实现存量资产激活与缺口精准开拓,多方位赋能企业经营质效双提。


但若要切实落地智慧大脑价值,企业需要先行建设四大能力:

①数据标准化:统一数据标准,使各个业务部门标准与口径保持一致;

②数据平台化:统一数据源头,提供标准、及时、准确的经营数据;再搭建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将业务数据资源变成数据资产,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③经营管理能力:以数字化手段帮助企业合理制定经营目标,并通过线上高效协同的方式实现经营过程管理;

④经营决策支撑:数字化手段快速、及时、准确掌控企业经营动态并定位经营计划偏差和经营结果偏差,同时根据风险指标体系,出现风险及时自动预警。


当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满足上述四点后,即可根据“组织标准建设-经营管理-经营监控-智能化升级”的四步走策略,小步慢跑稳扎稳打实现建设目标。

活动推荐


第九届园区大会.jpg